物联网新场景酝酿:从RFID到4G定位,资产数字化管理加速崛起
国家持续加码物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工信部《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 “万物智联” 发展的通知》提出,到 2027 年构建基于 4G(含 LTE-Cat1)和 5G 的 “高低搭配” 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政策明确支持 “高精度定位” 技术的研究、标准制定和测试验证,鼓励 5G RedCap、北斗卫星导航与 4G LBS 的融合应用。在政策红利与降本增效需求驱动下,定位技术作为物联网核心能力迎来爆发拐点。

从RFID到LBS技术,定位场景进一步扩充
基于RFID定位技术的显著缺点,得益于蜂窝通讯模组的价格大幅下降,LBS技术正成为动态场景管理的新引擎,逐步迈向更广阔的动态资产定位场景。该技术依托蜂窝网络的广域覆盖能力,支持跨区域移动资产监控,如物流车辆、共享设备的实时追踪。通过米级定位精度,LBS可实现运输过程的全程可视化,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其多模融合特性结合GNSS(室外)、蓝牙、WIFI(室内)和UWB技术,能够灵活适配复杂场景需求,确保定位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这种动态、实时的位置服务能力,使其在物流、出行、智能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受制于多模态的定位设备协同需要大量的资源,硬件软件逻辑无法在大部分场景下通用,因此开发多模融合的定位解决办法依然处于成本高昂的阶段,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全文
如某物流企业为提升周转效率及料架载具资产管理效率,在料架安装嵌入Tenzone天踪物联的定位器模块,将货物与料架绑定。运输途中,通过蜂窝网络实时回传位置(精度2-5米)通过天踪配备的软件后台+小程序端口,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货物位置。另外,天踪开发的定位器可以捕捉料架状态,并可通过后台自定义圈定电子围栏,实现厂区内对占用与闲置的料架状态快速盘点,电子围栏的警报功能资产出圈即报警,预防料架载具资产丢失的同时减少人工盘点误差。

LBS物联网动态资产定位新赛道
在资产管理领域,4G/5G 定位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悄然崛起,并始终围绕着续航能力与软件易用性两大核心支柱展开。
续航能力作为动态资产定位的 “生命线”,直接决定了物联网定位器设备能否长期稳定运行 —— 从物流车辆的跨城运输到料架、托盘等载具资产的实时监控,唯有安装长续航不掉线的定位终端,才能确保资产位置数据的持续采集与更新,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
而定位器配套的软件便利性则是技术落地的 “催化剂”。一线员工往往缺乏专业 IT 知识,界面简洁、操作直观的软件能降低使用门槛,让定位功能真正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无论是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快速查询资产位置,还是PC网页端后台一键生成盘点报表、查看异常资产状态,配套软件的易用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接受度及资产定位方案落地效果,最终决定了 4G/5G 定位技术能否从 “纸上方案”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管理效能,助力企业借助 IoT 技术实现资产动态管理的质的飞跃。
在此背景下,行业内也出现了一批主打动态资产定位的企业。以提供4G技术动态资产定位解决方案的企业 Tenzone天踪物联的发展路径为例,该公司侧重资产管理逻辑,主攻用户使用便捷性研究。在硬件做到定位效果精确的基础下,软件可以同时处理海量资产带来的数据和围栏警报,帮助资产量级大的客户在管理时节约人力,其小程序的便利性也为客户的实际使用带来了更多便捷。
4G定位重塑各行业多场景管理范式
物流与供应链——全链路透明化
在冷链运输中,温湿度传感器与LBS定位技术结合(如京东冷链采用移远通信多模模组),实时监控药品/生鲜的环境数据,确保全程温控合规。而通过4G LBS+WiFi多模定位技术,配合电子围栏功能,可对托盘、集装箱等载具资产进行实时追踪与状态监管(例如某汽车供应链物流商部署天踪物联定位模组),有效提升资产周转率并杜绝管理漏洞。这种“环境数据+位置信息”的双重监控模式,既保障了特殊货物的品质安全,又实现了物流载具资产的精细化管控,推动供应链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城市治理——精准化安全防控
在物联网定位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过程中,通信模组厂商与垂直场景方案商各展所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协同生态。
作为定位能力的底层支撑者,头部通信模组企业凭借核心技术优势持续突破行业瓶颈:移远通信依托全球37%的市场份额(2025Q1数据),其最新发布的AS830M座舱模组集成48TOPS算力,率先实现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广和通则聚焦“蜂窝+AIoT”融合创新,通过自研Fibocom AI Stack平台赋予终端设备智能决策能力,其动态避障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智能割草机等产品;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代表,创新推出的5G无源物联网方案,以“标签+基站”架构实现仓储场景下<3米误差的零功耗定位,开辟了绿色定位新赛道。
定位技术驱动生产要素数字化革命
随着5G-A通感一体、6G星地融合定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定位正从基础功能升级为核心生产要素。据IoT Analytics预测,到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将突破90亿,其中LBS相关应用占比超过40%,凸显位置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价值。通过“定位数据+AI”的协同范式,不仅重构了传统业务流程,更催生出智能决策、资产增值等创新价值,推动产业向数智化方向加速演进。

从RFID到LBS,定位技术的迭代不仅是精度的提升,更是管理范式的颠覆。在万亿级生产要素数字化浪潮中,以位置数据为支点撬动运营效率质变,谁将主导下一个物联网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文转自: 新闻晨报









评论